分布型水文模式於洪災消減及未量測集水區逕流歷線之推估 王 毓 麒 |
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乃利用分布型水文模式,對洪災消減應用及未量測集水區逕流歷線推估進行研究。研究過程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主要探討分布型模式之理論面,期望提高模式之模擬精度,第二部分著重應用面即利用已建構完備之分布型模式,對上述兩個主要研究目的進行研究。 在第一部份之研究中,本研究所建構之格網式分布型水文模式(grid–base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GBDHM)可同時模擬山地及平地之降雨逕流現象。然而模式的表現除了本身結構外,模式參數選擇是否適當亦有極大影響,因此本研究針對三種自動率定方法進行比較,以決定較適合本研究之率定方法與最佳參數組合。而為了使用之便利,本研究亦建構具親和力之人機介面以方便使用者建立模式輸入資料及執行模式。最後由英國及台灣兩個集水區之案例研究中顯示,本模式的確能合理模擬降雨逕流現象,並進一步應用於後續研究。 在第二部分研究中,針對兩個主題進行討論:(1)台灣在過去數十年間土地發展迅速都市化明顯,其影響可能使尖峰流量及逕流體積改變,而經由遙測影像結合GBDHM之分析也顯示確實有增加之現象。為了因應此狀況,本研究利用剩餘的水稻田蓄水並進行洪災消減之決策分析。決策結果可幫助決策者獲得在不同格網限制下,具有最佳減洪效益之田區組合。(2)目前在規劃水文、水資源問題上常面臨規劃地點無適當流量資料可供分析,因此持續地改進或提出新的推估未量測集水區逕流歷線方法確實有其重要性,國際水文科學組織亦將其視為下十年度之重要研究課題。本研究提出以bottom-up 及 top-down為概念之兩種方法,對未量測集水區之逕流歷線進行推估,研究成果顯示本研究所提出之方法可以合理推估未量測集水區之逕流歷線。 關鍵詞: 分布型水文模式, 自動化率定, 地理資訊系統與遙測, 土地利用/地表覆蓋變遷, 洪災消減, 未量測集水區推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