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灌法對屏東平原地下水補注效益之研究         

                                    陳 智 惠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以蓄豐濟枯的概念為基礎,嘗試利用隘寮溪豐水期之豐餘水量進行地下水人工補注—漫灌法,以增加研究區域之地下水之蘊藏量及可運用量,並分析地下水丘之影響範圍。

本研究利用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所發展之地下水流數值模式(MODFLOW),整合研究區域內民國86、87之相關資料建立屏東平原之地下水概念模式,配合控制面積進行試誤法(trial and error)率定參數並以建置之模式模擬屏東平原北部地區實施豐水期(民國86年6月至10月)漫灌對該區域地下水補注之效益。

以漫灌法進行地下水人工補注直接應用研究區域內鄰近隘寮溪沿岸2000公頃之旱田,並應用模式之通用水頭邊界模組(General Head Boundary)模擬豐水期間(86年6-10月)引隘寮溪水漫灌之情形,並分別以不同尺度之水平水力傳導係數及實測飽和入滲率探討邊界滲透係數對地下水系統的補注效益,模擬結果顯示豐水期施灌之地下水補注量可達1.2至2.6億立方公尺,影響範圍達里港、海豐及西勢一帶。

模擬結果顯示以蓄豐濟枯之概念有效將地表水蓄存於地下水體,對屏東平原地下水的蓄存量有相當的裨益,並可提供未來地表水與地下水之聯合運用。 

關鍵詞:屏東平原、數值模式、地下水人工補注、漫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