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大日降雨量之非定常水文頻率分析               

                                    楊 舒 涵

本研究旨在應用基於位置、尺度及形狀參數的廣義加法模型理論(GAMLSS)於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發展非定常水文頻率分析模式,除了傳統的定常水文頻率分析之外,還引入了時間及多種氣候因子作為模式變量。

本研究使用石門雨量測站及玉山氣象站,針對西元1948年~2015年的年一日最大降雨量,於水文頻率分析常見的機率分布下,假設位置參數與尺度參數可為一常數、線性函數或三次樣條函數,建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之非定常水文頻率分析模式,於水文頻率分析中,採用三種模式:定常模式、非定常模式(參數隨時間變化)以及非定常模式(參數隨氣候因子變化),並選用信息準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作為模式評鑑指標,將所選模式進行適合度分析,檢驗其誤差值是否接近標準常態分布,並進一步以概似比檢定加以檢驗模式之間的差異性,以檢定模式是否有顯著的差異性。比較3種模式對於年一日最大降雨的描述能力、不同訊息準則所挑選的模式,探討其位置參數及尺度參數假設的差異性及代入的氣候因子變量對於測站的影響,最後以三種模式推估重現期100年之降雨量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非定常水文頻率分析方法可適切反應水文非定常特性,但其100年重現期降雨量相較於傳統定常頻率分析方法有較大幅度之變動。可以做為未來風險評估參考,應用於現有的水工結構物設施。

關鍵詞 : 非定常性、頻率分析、GAML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