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曾文水庫缺水風險之衝擊               

                                     陳 潔

本研究探討曾文水庫受氣候變遷影響下,對水文及水資源所造成之衝擊。以台灣西南部的曾文水庫集水區為研究區域,該集水區氣候乾溼分明,85%的年雨量集中在溼季(5至10月)。因此亟需仰賴水庫調節,蓄存溼季時期的豐沛流量以確保乾季時期供水穩定,但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水文情況的改變勢必對水資源的分配與規劃利用產生影響及衝擊。

因此,本研究整合氣象繁衍模式、水文模式和水庫系統等模式,分析水資源系統之可供水量。其中,氣象繁衍模式結合全球環流模式模擬未來氣候變遷情境A1B、A2、B1下的溫度及雨量序列,溫度及雨量序列將作為後續水文模式之輸入值,模擬集水區未來可能的情境流量,接著藉由水庫系統模式模擬水庫操作下的可供水量,根據各標的需水量及可供水量模擬值計算水資源系統評估指標。本研究有別於以往僅以缺水率作為區分水資源乾旱等級之單一型指標,採用複合型水資源指標-可綜合評估缺水情況之缺水強度、缺水延時及缺水事件數,並透過指標之單調特性測試選出修正型乾旱風險指標作為本研究之水資源評估指標,且經過歷史乾旱紀錄驗證,足以作為乾旱事件之評判標準,最後以修正型乾旱風險指標探討氣候變遷對曾文水庫水源供給及缺水風險所帶來的衝擊。

研究結果指出:與基期相比,A1B情境下2020至2039年,缺水最嚴重之情況在未經人為乾旱管理操作下,其公共給水發生乾旱情況之總時間增加至2.2倍,發生乾旱等級二級狀況之總時間增加至2.34倍;農業給水發生乾旱情況之總時間增加至1.8倍,發生乾旱等級一級狀況之總時間增加至1.93倍。整體來說,水資源乾旱情況之發生期間及嚴重程度增加,缺水風險升高。

關鍵詞:氣候變遷、水庫系統、複合型乾旱風險指標、缺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