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保水設計增加雨水下水道之排水能力-以新北市三重區溪美集水區為例 鍾 泰 榮 |
臺灣地區都市人口逐年增加,土地的開發使地表保水能力降低與逕流增加,排水系統極大的負擔,而造成淹水現象發生。基地保水指標為我國綠建築九大指標之一,已有完整規劃與評估的準則,有別以往「排水」方式的規劃, 改採基地「保水」的方式,結合都市開發與保水設計,來改善排水問題。 本研究以新北市三重區溪美集水區為例,依據「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9)」中各類保水設計之保水量計算方式,並參考臺北市「總合治水對策規劃(2005)」洪峰削減的評估方法,訂定出溪美集水區基地保水效益評估計算表,供保水設計時的參考。並蒐集國立三重高中現況,建議適宜的保水設計方式,經由建造成本與減洪效率分析,以採貯集滲透空地的減洪效益成本最低,地下滯洪池的方式則次之。
此外,溪美集水區現況排水保護程度為三年重現期,規劃以增加雨水下水道與抽水站抽水量的改善方式,提昇至五年重現期保護程度,須花費3.55億元的經費,且需克服管線遷移、交通維持與土地徵收等問題,如於國立三重高中、五華國小、文中七用地與環保用地,採貯集滲透空地與地下滯洪池等保水方式改善,則僅須6,690萬元,且施工難度低,即可達到相同的減洪效果,故於都市開發密集的地區,以保水方式改善排水問題,將是未來都市排水規劃時,可行且有效率的方法之ㄧ。 |